2018-10-20 08:17:05 1579 管理员
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夏日的珠湖农场,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如汐似潮的绿色,一直铺向天际。在这片“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涝能排”的标准农田里,优质的早稻正在迎风摇曳,偶尔天空传来一阵引擎轰鸣,那是无人机正在喷洒肥料……
这样的场景,让珠湖人感到由衷的自豪。近年来,珠湖农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四个全程”,即土地全程职业分包制、服务全程社会化、耕种全程机械化、生产全程订单化,成为江西省唯一出口欧盟产品免检单位,且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到90%以上,远远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生产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兴建水利、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的同时,他们与世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合作兴建了一家日产大米150吨的现代化工厂,通过使用华润集团的庞大销售网络,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粮食“种植+加工+销售”的无缝衔接。目前,珠湖农场农户种粮的户均年纯收入稳定在6万余元。
珠湖农场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正是我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一个成功缩影。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将绿色生态农业作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争当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领跑者,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历史新起点上作出的战略决策。5年来,江西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绿色崛起之路,取得了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佳绩。全省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200亿公斤以上;累计引进境内外农业项目1350个,农产品出口连续四年稳定增长。去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000元,增幅位居中部首位,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增速。可以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向好的成绩,为稳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珠湖农场的成功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天上掉不来,大风刮不来”,需要全省上下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的目标,将省委、省政府关于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战略决策落在实处。如此,方可形成更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经验,进而收获更多实践成果。
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省是农业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只有补齐短板,使农村这个薄弱环节强起来,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也不难发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在稳粮增收、调整转型、提质增效、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江西农业才能如蚕破茧、如蛹化蝶。近年来,赣鄱田野发展现代农业的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比如,我省农村改革创造了“江西速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农垦改革等有序推进;智慧农业打造了“江西样板”,“123+N”智慧农业建设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我省被列为全国信息化进村入户示范省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试点省;绿色发展彰显了“江西力度”,农业部把我省列为全国唯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全省“三品一标”产品达3321个,位居全国前列。
要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我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也要有清晰的思路;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要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客观来看,当前,江西农业仍存在比较效益低下、现代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程度相对滞后等短板。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我省就一定能汇聚起调结构、强产业、抓改革、补短板、促增收的强大正能量,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目标就一定能顺利实现。
下一篇:供给侧改革为农业发展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