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分类 分类

互联网农业小镇让"石头缝里长金子"

2018-10-25 09:44:14 1199   管理员

                                                         22.jpeg

自从海南开始在石山镇建设全省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这个千年古镇和“互联网+”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让石山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山镇坐落在海口的万年火山地质公园旁,自古以来,这里因为耕地少、火山岩多,传统农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是海口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却赶上了“互联网+”的春风。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提法,让中国掀起了一场“互联网+”的热潮。此后,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和省长刘赐贵多次强调要把“互联网+”作为海南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战略。随后,海南《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出台。

同年4月15日,刘赐贵省长到省农业厅调研时提出建设“互联网小镇”的设想。此后海南省农业厅迅速行动,结合产业特点,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在得 知省农业厅关于“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思路后,时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的孙新阳认为这一思路符合通过“互联网+”带动海口乡村建设的要求,当即 选定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作为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

2015年6月,海南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在海口秀英区石山镇正式启动建设。

一年多以来,石山镇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另辟蹊径,深度挖掘火山特色,发展火山黑豆、火山石斛、火山风情民宿等一批特色产业和14个高效产业园建设, 重点打造火山高效精品农业和火山风情旅游小镇,将沉淀万年的火山岩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此外,该镇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模式,成立石山农业互联网产业联 盟,以互联网的平台、技术和理念,进一步整合农户的土地、就业、农产品、物流等资源,推动农民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农业 生产经营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生态环境的“三大转变”和科技农业向双创农业跨越、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农业跨越、实体农业向网络农业跨越、产品农业向资本 农业跨越、由产品农业向信用农业跨越的“五大跨越”。

整洁的村容村貌,干净的村庄道路,两旁种满着各式各样的花草,让人对石山的印象有了新的改观,这里变得新奇、时髦。夜宿冬暖夏凉的火山民宿,享受宁静的山中月夜,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鸟啼声起床,好似身处在世外桃源,这就是如今的石山镇。

在施茶村石斛基地,发生了“石头缝里长金子”的稀罕事。石山镇结合当地火山特色,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种植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石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 在遍布火山石的土地上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农户则以土地入股,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改变了过去群众“守着青山过着穷日子”的窘境,与中央提出的五大 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石山镇自去年试种石斛成功以来,不仅在福安村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还逐步向周边村庄推广。这种石斛可以种植在地上,也可以长在石缝里、嫁接到树上,而石山 镇遍地的火山石、密布的参天大树,甚至庭院围墙都可为普通群众种植石斛提供足够的场地,而无需特别照料。这种每公斤售价可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植物可以为 群众提供不菲收入,还大大美化了环境。“现在我们坐在家里就能卖东西,而且因为我们的东西好,卖得还不便宜呢。”石山镇美社村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互联网农业小镇给石山镇带来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变化,更是“摸得着”的实惠。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委书记胡余亨告诉记者,自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以来,石 山的农民踊跃创业创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明显,石山镇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428元增加到2015年的8652元,同比增长达59.4%。

当前,在海南像石山这样的互联网农业小镇还有十多个,《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发展“互联网+农 业”,做大做强海南农业电商物联网平台“优电联盟”,培育壮大互联网农业小镇,建立海南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化对农业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 链的改造提升。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海南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