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好多野猪、锦鸡,还有赛马呢,感觉像到了动物园一样。”周末,在杨凌野猪林·刘家庄园,慕名而来的游客感慨。
农庄负责人刘天成说,农庄产业已扩展到种植、养殖、餐饮、娱乐四大板块。以现代农庄为载体推进三产融合是杨凌高新区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来,杨凌高新区先后投入6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了30多个现代农庄,主题涵盖苗木、果蔬、畜牧以及木屋酒店、养生餐饮、名贵家禽养殖观赏、文创等方面。2016年,全区接待农业观光游客460万人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通过产业链、增值链和生态链三链融合,农庄内部形成了一个微循环经济链。而从农业到服务业则靠‘一朵云’,农庄在地上,营销在‘云’上。目前,30多家各类农庄全部加入了‘杨凌农业云’,农庄产品和服务的网上预约、预订、预购和农庄活动、农庄品牌的全方位宣传推广都在‘云’上。今年农庄的综合收入有望突破400万元。”刘天成说。
农业不仅靠天,更要靠“云”。“杨凌农业云”是杨凌示范区依托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打造的集农产品电商平台、现代农庄集群线上服务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村土地确权平台、职业农民培训信息服务平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平台。
杨凌云服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宁亮说,“农业云”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快速获取供求、价格等各类信息,并作出准确决策,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农民生产不再盲目,销售也更加科学化。
杨凌还通过物联网技术,用工业化理念经营现代农业,给农业安上了“千里眼”。走进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智能温室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陕西瑞天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天玉介绍,小盒子学名叫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通过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大棚内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数,并将这些信息数据采集汇总到农业专家的电脑里,专家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对农作物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