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出台《关于开展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试点的意见》,明确了全市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的路线图。
用APP种地、通过电商卖农产品还能追溯……农业物联网小镇很“智慧”
农业物联网听起来很复杂,实际应用中却处处体现着便利性: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农户点一下手机APP,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即可为田间的农作物进行精准灌溉和施肥;每批农产品都有溯源系统,在物联电商平台购买到的不安全农产品,可以实现先期赔付……
近两年兴起的农业物联网小镇,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为核心,对基层农村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流程再造,实现小镇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社会管理智能化。
目前,我市农业物联网发展已取得一些成绩。记者了解到,朗坤集团已在我市八里河镇和正午镇分别建设“物联网农业小镇”,未来将陆续在全市推广。以颍东区物联网农业小镇项目为例,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68亿元,重点打造覆盖全域的物联智慧平台,并配套建设物联科技博奥中心、设施农业体验馆、新农人培训学校、生态酒店、格列佛主题赛场等多个项目。
在物联网农业小镇县级具体实施中,分为农村端和城市端,农村端有镇级运营中心、村级服务站等,城市端有线上国内外物联电商平台和线下农批大市场,目的是解决以往农产品生产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问题。
市农委表示,我市传统农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已经开始分化升级,逐步向特色种养、休闲观光、生态循环等方向发展,集生产、休闲、生态、旅游、消费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也已初具雏形,发展农业物联网小镇,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科技成果,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力争到2019年成功创建10个重点镇
我市《关于开展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试点的意见》提出,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农业物联网小镇创建工作,力争到2019年成功创建重点镇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覆盖60%以上农业乡镇。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科技成果,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探索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子,率先突破“三农”发展瓶颈。
依据资源禀赋、建设条件和资金投入情况,农业物联网小镇可按照重点镇和基础镇两个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每个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镇级运营中心1个,村级服务站5个以上,使用全市统一的品牌及标识开展各类服务经营活动。
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主要开展五项服务,包括:农务服务,利用物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重点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普及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农资农机、质量追溯等精准化生产操作应用系统,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商务服务,建设具有阜阳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相互支撑的交易服务平台,促进本土名特优农副产品销售。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新型菜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实行农产品准入准出信息化监管服务,促进城乡农产品快速流通;社会化公益服务,借助各级运营中心和综合服务平台,面向乡镇、村、社区、居委会开展教育、医疗、养老、金融、旅游、气象、安防等多方位智能化精准服务。
重点镇要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组织体系、产品流通、示范带动和社会共建6个方面达到建设条件,才能实施建设,确保小镇后续的高质量运行和可持续运行。其中,产品流通方面,要求所有农村端的农产品都可以提供到城市端农批市场以及新型菜市场销售,产品可以进行溯源查询。
在颍东率先启动重点镇建设试点
《意见》提出,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实行全市统一规划,分地区、分步骤推进。
我市将在颍东区先行试点,2018年6月前完成1个重点镇建设。其他县市区各选择1个重点镇启动建设,同时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基础镇建设试点。明年下半年,在颍东区完成重点镇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基本完成重点镇建设试点,并推广建设一批基础镇。到2019年底,各县市区全面完成10个重点镇试点建设,再推广建设一批基础镇,力争实现农业物联网应用覆盖到60%以上农业乡镇。
在农业物联网小镇建设中,我市将重点做好规划编制、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等服务,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引入优秀企业负责建设运营。同时,完善农业物联网小镇投入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市场运营由企业投资、社会基金支持、PPP等融资方式进行投入。鼓励、支持县市区设立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实施物联网产业发展孵化,形成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