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我市在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注重创新农业模式,致力建设智慧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5个市级农业电商平台已投入运营,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702个,全市农业电商线上线下年交易额达到7.29亿元。
近年来,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据统计,我市有36家农业企业、专合组织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开展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应用面积156.8万亩;智能灌溉系统应用面积0.15万亩;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系统应用面积63.8万亩;猪场环境监控应用头数112万头;猪场物联网应用头数100万头;禽场环境监控系统应用1998万只;信息化水产养殖面积30.73万亩……这些都为我市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发展智慧农业上,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建设,5个市级农业电商平台已投入运营,功能不断完善;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702个,农村电商实现了全域覆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部上网,全市农业电商线上线下年交易额达到7.29亿元。
积极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将信息服务工作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与市县电信、本土电商携手,以“益农社”为抓手,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在资中县鱼溪镇长胜村打造了全市首个“益农社”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益农社”31个。
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市已建成市中区黄河湖、东兴区高梁镇、资中县银山公民、威远县贡威路、隆昌县快速通道等5个重点示范片,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0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32个,市级“四好村”16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