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是一个拥有124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是河南省的传统农业发展区,率河南之先,用“互联网+农业”转型升级传统农业,以一场智慧农业变革,快速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大县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商水县农业局局长靳红花提出,2017年商水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30.64万亩,比上年增加0.12万亩。粮食总产量1052440吨,比上年增长1.59%。真正做到了增粮增产。结合河南的农业特点,商水县开始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的转变,着力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部署,商水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下基层调研,真抓实干,坚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化农业、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中医农业的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产品,提高产品品质。
智慧农业的实践之路
商水县传统农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会破解这一困局。商水县委书记马卫东把商水县智慧农业项目,概括为“3411”模式,即“三个阶段”、“四大平台”、“一个基金”、“一个工程”。三个阶段是智慧农业生产的必经阶段,首先是土地整合开发阶段,其次是现代化种植养殖阶段,最后是产业化经营;四大平台:一是土地银行网,主营土地流转业务,它在农业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搜房网在房地产业的地位,“往外租土地”还是“承包土地”,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二是县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指导农民产前的种植决策(种什么),产中的精细化管理(怎么种),产后的销售对接(怎么卖),以及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同时还搭建了“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追溯、可视化,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农业物联网,帮助农户采购和销售,为农户客观分析市场风险与未来发展、帮助农户制定年度计划,让农民专精于耕种与养殖。四是大宗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集购网,通过现货商城、撮合交易、招标采购等模式帮助商水县大宗农产品解决标准化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帮助当地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一个基金,即商水县农业基金。中国农科院“中农科商水农业基金”的正式落地,不仅推动县域企业整合,更增强了商水县涉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工程就是“巧媳妇”工程,把适合在家里、村里做的手工业,从其他地方引到商水。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是传统农业的破茧蝶变。“互联网+农业”,正让商水农业实现由“土”到“洋”的华丽嬗变,并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质量兴农绿色发展
商水县农业局局长靳红花指出,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部署。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带头下基层调研,真抓实干,坚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化农业和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的建设。着力打造绿色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商水县在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田园清洁行动、循环农业发展、生物技术利用及标准化生产等,强力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宣传、培训、技术讲座、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重点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抱团发展,合力带动。对一些重大技术措施,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能大面积落实。确保把商水县的农业打造成绿色可持续发展,把商水县的小麦打造成中原第一麦,把商水县的农产品打造成知名的绿色农产品品牌!